嘉应高昇:传奇重现

昨日,“嘉应高昇”在十月赢得一级赛珠穆朗玛峰锦标后首次复出便再度取胜,那一刻可谓令人目眩神迷。它从外档迅速抢得位置,直路再度加速,将对手完全抛离,堪称赛马剧场的最佳演出。

这一幕瞬间把我拉回到17岁的那一年。当时我刚成为见习骑师,经常收看香港赛事,屏幕上出现的,正是一匹名为“精英大師”的极速机器。我对这匹El Moxie的阉马崇拜不已,它的履历与如今的“嘉应高昇”有着惊人的相似。

香港赛马界从不轻易把一匹马与传奇相提并论。当一匹马连续几场赢得趾高气扬时,马迷会兴奋;当它在分级赛称霸时,窃窃私语就开始了。但只有当一名短途天王在沙田把对手摧枯拉朽般地击溃,人们才会从尘封的记忆里掸去一个名字——这座城市短途神话的最高存在。

“精英大師”不只是明星,它是一种现象。它职业生涯以 17 连胜起步,连续两届称霸香港短途锦标,更连续三季被IFHA评为世界最佳短途马,期间还在竞争激烈的日本赢下一级赛Sprinters Stakes。当年它强得让香港为它设立专属网站、推出周边商品。从2003至2005年,它重塑了“统治力”这个词的含义——它不是击败世界级短途马,而是摧毁它们。二十年后,“嘉应高昇”正在上演令人毛骨悚然的似曾相识。

看它的取胜方式,即使不看战绩,也足够说明全部。自抵港以来,“嘉应高昇”在不同班次与分级赛中如玩乐一般地晋级,以毫不费力的方式升上一级赛,以巨大距离击溃强敌;它在澳洲与香港都赢出大赛,证明绝非只靠地利。最关键的是,每次门槛提高,它都会自动提升表现——这是“精英大師”的领域。

在潘顿策骑下,“嘉应高昇”展现出节奏感与凌厉度,把高水平赛事跑得像展示表演。场地、马群、压力——似乎无一能动摇它。

“精英大師”最大的武器是“恐惧感”。对手上场时不是期待赢,而是希望拿第二;这种心理改变了比赛结构。如今,“嘉应高昇”正营造同样的氛围。对手开始以“争最佳余下者”来骑,不再想着击败它;马群会放得更后、让它控步,而当冲刺一响,其余只是为奖金而跑。这种“必然性”的光环,正是区分优秀短途马与世代级短途王的界线。

两者的相似之处显而易见:

  • 爆发力惊人却保持可控

  • 能带能跟,战术无死角

  • 让1200米看起来像训练课

  • 都给人一种“还未摸到天花板”的感觉

“精英大師”直到第18仗才尝第一次败绩;“嘉应高昇”虽曾早段不敌“气势”,但那时它尚未成熟,未进入分级赛层次。

“精英大師”的传奇由持续性、稳定性与国际战功定义;而“嘉应高昇”正在书写自己的故事——但开篇已非常引人入胜。它已在多地赢得一级赛,以惊人速度击溃对手,每一次加速都在击碎其他马的意志。如果它能再夺第二届香港短途锦标,甚至再拿一座珠穆朗玛峰锦标,这些比较不但合理,甚至不可避免。

“精英大師”曾在2000年代点燃香港,当时马迷如潮,明星辈出。而“嘉应高昇”出现在一个偶像稀缺、世代交替更快的年代,但它的演出却像把我们带回黄金时期——让马迷再次前倾、让讲者提高声线、让香港重新拥有一匹令人着迷的短途王。

“嘉应高昇”是这二十年来最接近“精英大師”的存在——属于现代赛马世界,却拥有同等的破坏力。它的传奇篇章仍未完结,但迹象已经非常明显:“嘉应高昇”不只是赢马,它正宣告自己是香港新的短途标志,也许某天沙田将会为它腾出一块地方,树立另一座传奇雕像。

撰文/ Scott Bailey